台灣社會需要什麼專業?

Euphtw 在〈台灣需要一個尊重專業的社會〉一文中提及台灣是個十分不尊重專業的社會。他分別從學術上、傳播媒體、與職業道德提出他認為台灣社會不尊重專業的地方,最後總結出「尊重專業、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,該是所有行業的準則,也是台灣社會該努力的目標」的結論。

那篇文章在 funP 相當受到歡迎,顯見多數的人都認同台灣社會不夠尊重專業。無可諱言地,雖然台灣社會在許多方面的確不夠重視專業,但同人卻不能認同那篇文章對專業的看法,我認為 Euphtw 可能忽略了專業除了專門技術之外,尚須有適應環境而調整行為的應變能力。其實只有技術而沒有適應變化的能力,這樣充其量只能稱之為專門技術而不是真正的專業。

同人認為台灣社會所需要的專業,並不是如 Euphtw 所說的讓專家專注於專門的技術領域,而是必須了解環境的變化,然後再將專門領域的技術及知識在最需要的地方加以發揮。而要做到這一點,勢必要對台灣社會環境的改變有所了解。

相信許多人都能夠感受到,這幾年台灣社會的發展已經與過去有顯著的不同。過去在台灣,只要在某個專門領域中,具備良好的知識與技術,很容易就可以在社會上打下屬於自己的一片天。但在今天,具備專門知識或技術的專家,卻不見得可以在社會上有良好的發展。很多人常會發現,除了知識與技術之外,還必須擁有可以讓市場可以接受的創意、與不容易被複製或取代的能力。

如此看來,所謂的「外行領導內行」可能是因為自己的抱負無法施展的感嘆之詞。或許在技術上,我們會認為自己很內行,但卻很容易忽略了站在市場或需求的角度來看,我們可能是外行的。尤其是今日的世界已經不像過去那麼簡單而單純,只要把自己份內的工作做好就夠了。環境變化莫測,而個體之間的關係也變得緊密而複雜,過去成功的方法己無法在任何情況下都一體適用。

Wealth 3.0的圖像誠如托佛勒夫婦在《Wealth 3.0》中提到革命性知識財富系統的觀點,他們指出人類與財富系統之深層元素之間的關係,已經出現重大的改變。

人們對時間的運用愈來愈走向個別化與彈性化,但不同機構之間的非同步化效應卻常增加整合的複雜性與成本。而空間與人們之間關係的改變促成了全球化經濟的發展,讓經濟發展可以擴展個人地理空間的限制,新的經濟空間為我們帶來無窮的機會,卻也產生了隨之而來的威脅。而知識也發生劇烈的變化,我們可以輕易地取得資訊,並將其重組而創造新知識;但也很容易因為時空變化而讓知識變成過時而不適用的死知識。這些變化顯示,新一波的財富革命已經出現,而人們必須具備的生存條件也必須跟著改變。

即戰力的圖像大前研一在《即戰力》一書提到,世界的經濟形態已經改變,未來能夠存活的不是專家和通才,而是需要專業人才。因為專家和通才在碰到環境或基本生存條件改變時,往往失去應變的能力;但擁有專業能力卻可以在陌生的新環境中,發揮判斷力與洞察力,找出正確的方向,讓自己勇敢的走向未來。而他認為,要成為專業人才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,應該培養通用於世界各個角落的語言力、財務力、與解決問題能力。

我們可以運用語言力來培養國際觀,並藉由財務力來創造資本的高附加價值,而問題解決能力可以促使我們思考問題的本質,建立假設並加以驗證以解決問題。在台灣社會發展愈來愈趨向國際化與重視經驗發展的今天,國人的語言力與財務力的培養都不成問題,但解決問題的能力卻令人憂心。同人常發現很多在專門領域學有專精的人才,往往卻因為思考過於表相而無法利用自己所學來創造價值。

一個具有問題解決能力的人,當在自己所學無法施展時,他應該會先去觀察現況,以明白問題出在那裡。並且根據所觀察到的問題,思考出可以用來解決問題的假設,並經由驗證假設來確認解決問題的方向是正確的,然後才會採取行動並適當地將所學展現在問題的解決上。所以他絕對不會停下來抱怨因為「外行領導內行」所以環境必須改變來符合他的「專業」,因為他一定會了解專業的人不管放在什麼環境下都能表現出專業,而不是只有在熟悉的環境才能展現專業。

台灣正是缺乏這種展現專業的思考素養,而不是專門技術能力的問題。尤其在社會上,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各類資訊媒體的泛濫,很多人總是基於自己的假設來加以評論事件,卻忽略了自己的評論可能是缺乏事實根據的。

例如 Euphtw 在文章中提到有醫生對陳幸妤的病情妄加評論,是一種不尊重專業的行為。但同人從新聞報導中看來卻認為,那兩位醫生只是根據陳幸妤在媒體畫面中的表現,懷疑他可能需要接受心理治療專業的協助。這只是基於觀察而提出建議並沒有所謂病情診斷的問題,更談不上洩露病人隱私的問題。因此,評論這兩位醫生不尊重專業並沒有事實根據,而只是個人對那位醫生的主觀印象。但令人遺憾地,在台灣這種評論方式卻很常見,顯見社會上還是不尊重可以解決問題的思考態度呀。

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:
分類: 問題解決, 思考, 新聞, 生活感觸, 管理, 職場。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